第314章 交底(上)

惠州西湖,孤山东麓。
林间空地上,传来叮叮当当的凿石之音。
那是附近永福寺的行者,皆为有心向佛的男子,先来带发修行一阵,给寺里做各种劳役。
苏过引着邵清与姚欢二人刚到山脚,一个行者便认出了他,起身来行礼。
“苏公上山去了。”那行者道。
苏过点头。
他不会猜错的。
正要继续往前走,那行者指着地上两根杉木柱子、一块木板道:“小苏学士留步,看看这亭柱和匾额,能上漆了么?方才小的们请苏公一观,他老人家仿佛浑没听见似的。”
好脾气的苏过忙驻足,应道:“哦,好,我来瞧瞧。”
姚欢也去看那木头上镌刻的字,一根木柱刻着“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一根木柱刻着“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匾额上则是“六如亭”三个字。
苏过向邵、姚二人道:“去岁朝云娘子过身后,父亲将她的棺椁安葬于此山。朝云娘子信佛多年,陪父亲来到惠州后,将随身钗环珠玉都卖了,一多半给父亲修东江浮桥,剩下的一些送到几个寺里。永福寺的住持感念她,上月与父亲说,寺里实在看不得墓地露于风雨中,募集了十来贯钱,先给那一处,修个小亭子遮挡。”
“不合时宜……此作何解?”邵清轻声念着楹联的上半部分,问苏过。
苏过意味深长地淡淡一笑,解释道:“元祐初,父亲得朝廷重新任用。那日,父亲在朝堂上与司马相公(司马光)争执,退朝回宅后心绪不佳,指着肚子问众人,我这里头装的都是何物。家中上下,从我们晚辈,到几个侍妾,不是答锦绣文章,就是答百样学识,只有朝云娘子说,装了一肚皮不合时宜。父亲听了,当即解颐,合掌称妙。”
十年如白驹过隙,当初妙语释愁的女子,一朵玲珑可爱的解语花,如今芳魂消散,只留下南国山间的一副枯骨。
苏过又指着“六如亭”三个字道:“小娘弥留时,父亲守在她榻边,他们念着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故而,为小娘修的亭子,就叫六如亭。”
他叹口气,冲永福寺的行者拱手:“字刻得甚好,有劳几位上漆吧。”
……
青石低垒,方碑孤立。
三个年轻人走近坟茔时,墓碑前坐着的白发老者,正在低声唱。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苏轼将这词,唱了四五遍,才打着火折,将手中的一页黄纸,在坟前烧了。
又执起粗陶碗,把里头的蒿汁,撒在墓碑前。
姚欢的目光,越过那个佝偻的背影,落于坟茔之上。
此世的这座坟,比千年后她看过的惠州朝云墓,简陋得太多。
但坟地周遭,摆着祭品与野花,有的还新鲜,有的已霉烂或枯萎,显然是不同时候摆上的。
来时路上,苏过便与二人言及,王朝云下葬后,就算不是清明冬至,州城百姓来孤山游历时,也会采些鲜花、择些果子糕饼,摆到墓前。
姚欢能感到,苏过对家中这位小娘,带有真诚的尊敬。现下看来,就连非亲非故的世俗外人,对王朝云亦予以朴素的礼待。
真正忠诚的人品,不必成为饱学之士,就能分辨看清。
无论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还是赵煦亲政后被贬惠州,苏轼在每次风浪袭来之际,都会给身边人机会,留在京城或江南膏腴之地,但王朝云每次都选择不离不弃。
而士人与世人,对待朝云墓的态度,从眼下的绍圣四年起,在接下来的千年中,无论朝代更迭,都将保持一致——不断地祭扫,不断地修缮。
宋朝陵墓皆零落,嫁于文人胜帝王。
“妾”在此世,说到底也只是时代特色的人际关系产物,不能被一味地污名化,但去日未久的不堪经历,又让姚欢忽地想起了另一个女子,曾纬的妾,晴荷。
纳妾者之间,妾与妾之间,又是多么不同啊。
有的是结为患难知音,有的是视作利益工具。
……
一纸新词化作灰烬后,苏轼转过身来。
“孩子,若你与邵医郎,去岁就来到惠州,该多好。”
老人望着姚欢,平静说道,真实的苍凉尽在言语中。
他旋即却又自惭地摇摇头:“还是应怪我,钻在圣散子方中出不来,
晚辈们不知如何应对的默然,令苏轼察觉到了气氛中的凄怆之意。
他拍拍手,缓缓起身,眉间深深的“川”字纹,舒展了些,与儿子道:“三郎,你今日,是该带他俩个,来此处。”
“父亲何意?”
苏轼的目光在邵清和姚欢的脸上拂过,眼里显了慈和之色,向二人道:“元丰七年,朝廷来诏,准我自黄州迁往汝州,但那年七月,我与朝云的儿子,夭折于途中。其后一路,颠簸疲累都是小事,丧子之痛才锥心刺骨。冬日到了泗州,朝云听二十七娘(即王闰之,苏轼第二任妻子)说起,我有老友在彼处,便提议我去拜会。我意兴阑珊,朝云泪下,自责是她终日哀伤思子的模样,让我亦沉湎悲戚。我便携她一同去寻老友刘倩叔,同游南山。”
老人说到此处,邵清已了然。
苏轼扭头回望王朝云的墓碑道:“若非子霞(朝云的字)坚持,泗州南山的溪摊边,又怎会留下老夫的一句词: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过亦恍然大悟,噙了嘴角,附和父亲道:“儿子月前从广州回来,听到邵兄与姚娘子的名字,就想,竟有如此巧合。”
“清、欢”二字与苏轼名作《浣溪沙》相合的梗,姚欢早已听从姨母沈馥之到苏颂,再到端王赵佶,念叨过,倒是邵清自己,即使与她表白后,亦未刻意提起。
今日,姚欢方晓得,那阙《浣溪沙》背后,竟有如此故事。
她与邵清对视一眼,二人会心,趋步上前,向朝云墓俯身拜谒。
……
年轻人们陪苏轼回到城中,一路上不断有捧着药碗的人,向苏轼道谢。
惠州百姓只道,这一回抗疫救命的新方子,亦是苏公教给州府的。
苏轼坦然,指着跟在身后的姚欢,周知众人,功劳应归于这朝廷派来试种胡豆树的小女郎。
待见了惠州知府詹范,苏轼更是直言不讳地提出,应提请广南东路转运使向朝廷报文,为姚欢申要嘉赏。
詹知州连声应允,赞道:“确是难得,区区一女子,有此奇招。”
姚欢晓得詹范是个清正的父母官,对苏轼也厚待,听闻“区区”二字,她也只是瞬间觉得刺耳。
时代观念的局限罢了,与其不忿,不如提些建设性的法子。
“詹知州,倘使朝廷真有赏赐来,民妇愿尽数献于州府,唯求州府再募集些资财,设女学,让州中女娃娃,亦能识文断字。”
“哦?”詹范没想到她提这个要求。
姚欢道:“圣散子方治疟与黄花蒿治疟之辨,归根结底,无非是求真的过程。若民妇的母亲不认字,便不会识得葛洪的方子,也不会说与民妇知。故而,求真的前提,是有识。女娲造人,男女各半,倘使女子能入学,能识字,能从经义文章中明白为人处世、积财修德、应急救险的门道,能懂得如何求真,不也能为州内的太平阜盛,出一半的大气力吗?”
她话音刚落,苏轼已朗声赞道:“这女娃娃说得有理。詹知州,回头老夫亲自去找广惠二州的富户们,上门化缘,卖字换钱,给州里建女学随个份子。如何?”
……
入夜,惠州官驿深处。
姚欢照着向惠州土著阿缨学的方子,做了一碟梅菜煮豆腐,两碗虾酱蒸饭,并一盆胜瓜鸡蛋羹,无油简素的三道,大病初愈的邵清,容易克化些。
二人吃完,姚欢点好熏蚊子的艾草,又陪邵清下了几盘棋,瞧着是戌末时分了,便要去隔壁歇息。
邵清却拦住她,问道:“你方才进进出出地,看到今日驿馆里,住进公家的人了么?”
姚欢摇头:“伏天又大疫,谁往惠州来。苏公和三郎,午后也回罗浮山了。”
邵清看看外头,道:“你将房门关了,我给你看一样东西。”
姚欢疑惑地起身,掩上房门。
再回头时,竟看到邵清在宽衣解带。
(Shortcut key ←)Chapter Up][Table of Contents][Next Chapter(Shortcut Key →)
Latest Library:The End of the World: I Have One More Keyword Than Others Night of the Apocalypse Divine calculation of fate The Empire Starting from the Fourth Catastrophe Electromagnetic Storm Overlord Machine War: Starting from Gundam 00 I can infinitely synthesize superhuman genes Football coach Mysterious end Legend of the Fairy I have kidnapped the timeline Sole ruler Bright moon in the sky Shield of the king Master of the green field Super god hunter Online game Shu Mountain Master Game storm Dimension;Online Pokémon: A Xuan from the Pet El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