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六、超越光速引擎的难度

选好了地方,飞船就在灵韵的指挥下登陆了这颗小行星,这颗小行星的大小虽然比起行星之类的并不大,但是对于一艘飞船来说,却足够了。
不过,这次干活的不是不再是徐光亮和王箐,而是一台台的机器人。
其实机器人的运用在社会已经非常广泛了,很多重复性劳动已经开始被机器人代替,还有一些比如市政卫生之类的,也是由机器人进行清扫,总体来说,机器人占据了很多低端劳动场所,当然,一些高端的实验室之类的也有机器人的身影,总体来说,机器人在现在社会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应用了。
至于说徐光亮这边,似乎并没有应用过机器人?其实也是有的,比如说某些部件的制作,说是交给了灵韵去管理,但是实际上,这些部件也都是由机器人制作,只不过后期有了纳米机器人,也就没有再使用普通的机器人进行部件生产。
这次研究反物质反应炉,由于有一定的危险,所以干脆就交给机器人来试验,实验的情况灵韵会实时模拟,飞船则离得远远的,这样就不怕危险了。
很快,研究基地就在完成了建设,飞船上,一个又一个的方案被徐光亮否定了,这些方案都是失败的。
等将所有的方案过一遍之后,他找到可以成功的方案,然后在这些可以成功的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
就这样,他经过几次筛选,他最终选择了一个最佳的方案。
当然,筛选完成,并不代表着就能成功,还需要经过实验才知道到底情况如何,很快留在小行星上的纳米机器人开始循序的构建出反应炉。
其实真要说的话,反物质反应炉跟核聚变反应炉差不多,差别最大的就在燃料供给那里,还有燃烧方式。
核聚变的反应需要达到的要求太高,因此需要大量的电磁力束缚等离子体的走向,防止高温等离子体对于反应炉壁造成压力。
而反物质反应由于不需要这么多苛刻条件,因此这种反应炉最重要的是将产生的能量束缚起来不要到处乱跑就行了。
所以反物质最重要的反而是反物质的存储和如何进行运输,因此反应炉的实验很快就完成了,其中的难度其实还不如核聚变反应炉来的难,有了核聚变反应炉的技术,再来研究它很容易。
这套反应装置中,最有技术含量的,反而是如何运送反物质,不过这也难不住两人,所以很快这套东西就研发完成了。
之后就是运行测试,由于时间有限,所以采取了激进的测试方式,反应炉开启之后就没停止,一直运行了大约三个月之后,这才确定了安全性,停止了反应,徐光亮就利用纳米机器人拆了上面的设备,然后将上面的机器人,存储装置等全部收回,然后开始在当初预留下的位置,利用纳米机器人进行建造反应炉,同时当初已经建好的提取装置开始提取反物质。
这次建设大约进行了十天的时间,建设完成再次测试一番之后,确定没有问题,核聚变反应堆就停止了运行,然后又被纳米机器人拆了,变成了存储的材料,之后反物质反应炉的能量开始开始供给。
同时在原来核反应堆的地方,重新建设了一台反物质反应炉,其实这台反物质反应炉主要的作用还是为了能够提供喷射能量,飞出星球用的,因此大多数它都是停运的,作为备用的反应炉来使用。
反物质研发成功,并不代表者两人的任务就结束了,还有更为研发的——曲速引擎的研发。
曲速引擎其实最难得的是引擎材料,现在曲速之所以这么慢,连一倍光速都达不到,原因很简单,一方面能量不够,另一方面材料不行。
就目前来看,能够进行曲速引擎制造的材料,已经是科技能够达到的最强大的材料了,但是这种材料比起徐光亮想要的材料的数据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两者之间的差距,甚至是天壤之别!
这么说吧,以光速为界,光速以内,你想实现曲速飞行那还是很容易的,哪怕是无限接近光速,就比如现在的曲速引擎,只要能量跟得上,是完全可以做到无限接近光速的,但是也就这样了。
如果想要做到跟光速相等(一倍光速),那么所需要的能量呈现几何的增长,同样对于材料的要求也是如此。
甚至曲速的一些定理也是需要重新优化的,这就是徐光亮之后要面临的困难。
困难是有的,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有结果,所以他迅速的开始展开研究。
理论研究的话,他走在了世界前面,他是从重力消除一步到位的,所以理论方面只需要利用灵韵的计算推理能力,很快就能够达到他想要理论层次,但是如何实现却成了最大的难题。不必说,材料强度是其中的最重要的问题。
一般来讲,力是相互的,想要形成空间翘曲,那么就需要极大的能量以及能够承受空间翘曲对于材料的扭曲力,这是重中之重,如果不能承受的话,那么很可能会因为空间翘曲的力量而破裂,而且造成翘曲机构能量泄露,到时候会波及到整个飞船。
要知道,超过光速的曲速翘曲,那需要极高的能量,比起核聚变弹也不差哪里,飞船被这么一弄,肯定完蛋了!
当然,他也没想要直接完成这样的研发,他首先定下的目标是,先完成两倍光速(2*c)曲速的研发,到时候两个人就会离开太阳系,然后一边寻找某些让他感兴趣的东西,一边进行模拟研究。
如果有突破的话,再找地方停下来继续研究一番,成功的话,就改造飞船,然后继续上路。
不过,即便是两倍光速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完成的,能够扭曲空间的力量,是多么庞大,现在通过数学模型,可以实现空间的扭曲,但是空间的力量是会直接施加在曲速引擎的部件上的,所以如果提升部件的硬度成为了首要的问题。
徐光亮首先想到的是,利用纳米机器人,在微观上进行改变,这样就能得到强度非常高的材料。
经过多次修改之后,灵韵模拟计算发现,这种材料最理想的状态下是现在他所拥有的材料的强度的十几倍,可是说是非常惊人了。然而,这种材料仍然不是他想要的材料。
这种材料,的确很强大,能够支撑曲速飞船达到0.99999*c的速度,但是一旦达到光速,就会崩溃,就从这点来说,这种材料除了能够给保证曲速引擎更为结实,对于速度的提升影响并不是很大。
因此还需要再次改进,之后又在这种材料上进行了改进,然而经过多天的修改后,虽然材料的确有些进步,但是仍然无法支持一倍光速。
为了不会花太多时间在错误的方向,徐光亮给自己定了个标准,如果超过一定时间,仍然没法突破,那就用预知能力查看这条路线是否正确。
所以研究到这里,他就利用预知查看了一下,结果这条路线是错误的。
路线错误,那就应该再找新的路线,所以很快他就停止了研究,从新寻找方向。
这次他觉得,或许仍然需要在微观结构中寻找突破的契机,因为他想过,如果让一块材料呈现“真”的状态——也就是说,这块材料充满了空隙,虽然空隙很小,但是的确是有的,而如果我们能够将两个原子排布的很近,将这些空隙填满(一般来说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能够得到强度更高的材料呢?
理论上这是可能的,但是实际的操作中,即便是利用纳米机器人行办法进行构建,虽然能够让材料的间隙处于最小数量级,再进一步也是不可能了。
因此想要制作这种材料,单纯的纳米机器人是不可能了,那么使用其他手段进行辅助是不是可以呢?
比如说使用高强度压力,将原子的间隙再次减少。
不过理论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原子外围是有电子的,而且电子是随机出现在原子周围的,如果想要将原子靠近的足够的近,那么就需要考虑这些电子的存在。
除非利用中子星的那种结构,利用强大的压力将电子压入原子核中,形成中子材料,这种材料由于没有电子的存在,原子核的排布非常紧密,没有间隙,在这种情况下,材料的强度非常高,但是同样的,这种材料并不是他现在能够制作的。
一般来讲,种子材料在没有更高深的立场认知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制作的,而宇宙中也是有这种材料的,也就是中子星。
中子星由于巨大的质量造成的重力让电子被压入原子核内,成为中子材料,而这种环境,以现在的科技是没有办法模拟的。
一边来讲,中子星的形成最多的是因为超新星爆发之后行程的,所以根本没法做成中子材料,因此这种想法他仔细思考了一番之后,放弃了。
显然,想要找到合适的材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Shortcut key ←)Chapter Up][Table of Contents][Next Chapter(Shortcut Key →)
Latest Library:The End of the World: I Have One More Keyword Than Others Night of the Apocalypse Divine calculation of fate The Empire Starting from the Fourth Catastrophe Electromagnetic Storm Overlord Machine War: Starting from Gundam 00 I can infinitely synthesize superhuman genes Football coach Mysterious end Legend of the Fairy I have kidnapped the timeline Sole ruler Bright moon in the sky Shield of the king Master of the green field Super god hunter Online game Shu Mountain Master Game storm Dimension;Online Pokémon: A Xuan from the Pet Elves